在百米井下,他用汗水诠释责任;在创新前沿,他以智慧突破瓶颈;在履职路上,他为民发声倾注热忱。他是全国人大代表、潞安化工集团常村煤矿副总工程师张世丽天盈财富,一名从清煤工成长起来的全国劳动模范,用16年坚守与创新书写新时代矿工的“煤海匠心”。
扎根一线:从清煤工到“掘进专家”
2010年,24岁的张世丽走出校园,一头扎进煤矿采掘一线。从清煤工做起,他虚心向老师傅学技术,在实践中锤炼本领,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,逐步成长为技术员、副队长、党支部书记、队长、副科长。
2013年,常村煤矿引进集团首套掘锚一体机,面对复杂地质和新设备,张世丽主动带队攻坚。白天,他与工友琢磨设备、记录数据;夜晚,埋头研究图纸和技术手册。数月后,团队不仅掌握了设备操作要领,更创下日掘进23米、月进尺500米的纪录,效率提升近一倍。
矿井智能化发展,设备故障成生产瓶颈。张世丽总结出“望、闻、问、切”故障排除“四诊法”,通过观察状态、倾听异响、询问细节、检测参数,快速定位故障根源。“四诊法”在本矿及兄弟单位被广泛应用推广,张世丽也由此获得了“掘进专家”的美誉。
创新领航:60余项革新背后的匠心天盈财富
“现场是创新的沃土,问题是创新的课题。”这是张世丽创新工作室的座右铭。2017年,在N3-10皮顺巷道施工中,锚杆外露过长与帮钻机配套扭矩倍增器无法换向的难题困扰生产。他带领团队日夜攻关,最终研制出“可换向扭矩倍增器”,使支护效率提升10%,获山西省“五小”竞赛二等奖。
作为创新带头人,张世丽累计完成60余项革新,获国家专利16项,发表论文6篇,参与撰写著作3部。精益管理方面,他推动实施70余项改善项目,年创效300余万元,让“算账文化”深入人心。2023年调任设备科副科长后,他推动常村煤矿建成3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和11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,助力矿井通过山西省Ⅱ类中级智能化验收。
履职为民:为矿工代言,为行业献策
2023年,张世丽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。全国两会上,他围绕煤炭智能化、绿色转型、职工权益等议题积极发声:建议加大智能矿井政策支持力度、构建数字化平台、培养复合型人才;呼吁改善矿工待遇、拓宽职业通道;推动企业更新设备、改善食堂宿舍条件,提升职工幸福感。
几年来,他提交的17项建议均获相关部门回应。2025年,针对智慧矿山建设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中的技术瓶颈、人才短缺等问题,他提出支持在山西布局国家人工智能(能源)应用中试基地、加大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支持力度等建议,获国家发改委重视。
初心不改:在煤海“智”造中逐光
从清煤工到全国劳模,从技术能手到人大代表,张世丽的成长诠释着“工匠精神”。他常说:“煤矿工人不仅要能吃苦,更要会创新。”如今,他依然活跃在井下和工作室,攻克智能化难关。
在常村煤矿集控中心的三维屏幕上,设备参数跳动,AI算法生成最优开采路径———这是张世丽和无数矿工奋斗的缩影,见证了中国煤炭行业从“人力挖煤”到“智慧开采”的跨越,彰显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担当。
(山西工人报记者 郭倩)天盈财富
盛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